慈诚罗珠堪布开示:金刚上师与灌顶(拜师和得灌前应该知道的)
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,讲金刚上师和灌顶。在藏地,人们对于金刚上师与灌顶的认识一般没有太大问题。但是,目前在汉地,很多居士对于金刚上师与灌顶的认知,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。很多人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,而盲目地依止一些金刚上师、盲目地接受一些灌顶,结果造成不好的后果,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。其后果涉及到方方面面,但主要有二:一、这是那些金刚弟子(即学密之人)个人修行上的一个大问题;二、这些现象给整个藏传佛教和密宗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,使得社会各界人士,无论学佛或不学佛的人,都对藏传佛教产生了种种误解。所以要讲这两个问题。
一、金刚上师
是不是来自藏地、穿藏红色僧装的人都具足金刚上师的条件?或者具有活佛、堪布等名字的人,是不是都是金刚上师呢?都不一定。今天,就来讲一讲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金刚上师,同时,再讲讲做小乘和大乘显宗上师所要具备的条件。
1、为什么要择师
有些人也许会想,我们也不做金刚上师,为什么要讲这些?你们虽然不会做金刚上师,但是你们会依止金刚上师,那时就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刚上师。但依止上师是刚刚开始学佛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如果因不如法地依止上师而走错了路,就浪费了这珍宝人身。人的生命本来就很短暂,在这短暂的一生中,遇到正法很难,之后遇到真正的善知识——金刚上师就更难,此后能依止金刚上师如理如法地修行更是难上其难。所以,要想学正法,就有一系列的困难。我们既然学佛,就要学一个正规的法,要走一条正规的道路。
佛教就象一个超级市场,其内容十分丰富。如宁玛巴的《大幻化网》里讲,佛法可分为五乘:第一是人天乘,只求人天福报;第二是声闻乘;第三是缘觉乘;第四是大乘显宗的菩萨乘;第五是密乘。如果你想求人天福报,佛教里有这样的法;你想修声闻的法、缘觉的法,佛教里也有;若想修大乘显宗的法或者密乘的法,佛教里还是有。超市里有很多东西,自己可以随意选购。同样,在佛教里,从世间法到最顶峰的无上大圆满,有一层一层的很多修法,选择其中哪一个,是由自己决定的,这是每个人的自由。诸佛菩萨虽然希望大家都修解脱法,不要去追求人天福报,但这只是他们的期望而已。他们既不会勉强所有的人都去修密法,也不会勉强所有的人都去修大乘法或小乘法。因为众生的根机不一样,而一个法门能不能度化所有的众生呢?显然是不能的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释迦佛才会一转、二转、三转法-轮,传了八万四千法门。如果仅一个法门就能够度化所有众生,佛也不会说那么多的法了。
如太虚老和尚提倡的人间佛教,也不代表整个佛法。他们主张建立慈善机构、承办社会福利,帮助人或动物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。行持这些善法可以说是人天乘,也可以说是大乘菩萨的行为。因为,大乘菩萨非但不排斥,而且十分赞叹除了传法和劝人修行以外的其它利益众生的事业。这些善行是大乘菩萨的行为还是世间法,关键是由自己的发心(动机)决定。
现在很多居士自称是学佛的,但实际上他是如何学佛呢?上至知识分子和商人,下至农村里的老太婆,很多居士都是修人天福报的。为什么学佛?为什么受皈依戒?为什么受五戒?都是为了健康长寿、工作顺利、事业有成、孩子们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、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……这是不是学佛呢?佛没有这样做过。我们都知道,自从佛发了菩提心后,于三大阿僧祗劫中,从没有为自己希求过这些世间安乐。这样的“学佛”更应该叫学法。梵文的法(Darma),中文译音为达摩,其意很广,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。在修持正法上讲,“法”具有度众生的能力,可直译为“持”,即抓住的意思。若修人天福报,此人则可享受一些人天报应而不堕恶趣,具有“法”的意义。由此可见,只是为求人天福报或现世利益而行善,不是学佛,只是学法。现在,很多自称学佛之人都是这样发心的。
在剩下的修行人中,又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。虽然我们都会说“我是大乘佛教徒”,而实际上,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个人的解脱。我们修加行是为了自己,放生也是为了自己,烧香磕头还是为了自己,处处都是这样,和上班或处理一些家务事没有很大差别。上班不是为了其他人,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;修五加行、听法也不是为了其他人,就是为了自己的解脱,同样都是为自己。
只有剩下的一部分人,才真正是在考虑众生的事情。自己的事,他没有去考虑。如经中所喻,种谷可得谷,但稻草不求自得,无须专门求得(种谷喻为菩萨行六度万行,谷喻为众生的利乐,稻草喻为自己的利乐)。又有一个比喻是,烧火做饭可得饭,火起则烟自然冒出,不须专门求烟(烧火做饭与种谷义同,饭与谷义同,烟与稻草义同)。这些比喻说明了:虽然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但不管你的能力怎样,如果你真正能够放下自己(不要说现世生活上的问题,甚至后世的解脱也不去管它),根据自己的能力,只是一心一意无条件地利益众生,自利之事不需要专门去做,也会不求自得。
其实,只是我们放不下而已,如果放得下,就不用专门做。对此,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证明。众生从无始以来,生生世世流转轮回,无论做高贵的帝释天王,还是转生为微践的蚂蚁、蚯蚓,随时随地无不为自己打算,从来没有考虑其他人的解脱,但是今天我们有什么结果呢?还是流转于轮回中,什么也没有得到。今生去世时依然空手而归,以后也是这样,世世代代都是这样。而佛真正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了,没有去管自己,只是一心一意利益众生,正如佛的广传里所记载的,就是为了填饱一个众生的肚子,他都会舍弃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,更不要说其它的。他没有管一己私事,但是佛已经成佛了,他的福德和智慧都已经圆满了。所以,能够放下就会和佛一样,不能放下就和六道众生一样。学佛人当中,真正能够学到大乘佛法的人比较少,但这只是从外在现象上得到的结论,所以有可能是不准确的。
凡是只考虑自己的解脱,无论闻思修或做世间善法都是小乘的道路;凡是考虑其他人的解脱,不要说闻思修,即使外表上是造罪,也是积累成佛的资粮。佛经里有许多这样的公案。我们经常为了自己去放生、修法……,表面上做得非常好,其实从根本上已经错了。
是不是为他人着想的所有事情都是正法呢?不一定。社会上确实有很多善良的人,每当见闻他们的事迹时,我感到非常惭愧。他们也不是学佛的人,也没有说为了度化众生而成佛,但是他们做得那么好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而我们天天从早到晚念了一遍又一遍:为了度化众生发菩提心,这只是口在念,但我们的心行是否与之相应呢?
总之,只有为了众生的解脱而行利益众生的事业,才是正确的路,也才是我们要走的菩提之路。
这样的路该如何走呢?我们需要一个具格的人引导,才能顺利地走上菩提道。例如,无始以来,我们在生生世世中,肯定学了很多次世间的学问,只是现在想不起来了,然而,如今只学其中一种,尚需一位老师的引导,否则难以完全掌握。放下自己的事,是无始以来我们从未做过、想过,甚至连作梦都很少梦到的;而利益自己,是我们生生世世做惯了的。今天,佛要求我们把无始以来一直做惯的放下,去接受一个从未想到的事物,该有多难啊!这肯定要有善知识给予帮助才能办到。所以,选择金刚上师和善知识特别重要。 |